今天是:
登录
登录
注册
用户名
手机号码
密码
确认密码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见问题 >> 正文

陕西自贸试验区如何构建“一带一路”跨国农业全链条发展体系?

来源: 时间:2022-12-07 点击量:516

陕西自贸试验区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自贸试验区,始终秉承为国家试经验的时代使命,以“农业自贸”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优势和中欧班列贸易大通道作用,以杨凌片区和国际港务区片区为承载,在产能合作、技术交流、粮食运输和金融服务等方面积极建设跨国农业全链条发展体系,着力保障粮食供应安全,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

产业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农业发展优势互补

农业合作是国际合作的新亮点和增长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该倡议都表现出了积极性。沿线国家在粮食生产方面潜力巨大,以哈萨克斯坦为例,其耕地面积超过2000万公顷,粮食产量1800万吨左右,农产品资源丰富,粮油品质优良,农业生产能力可满足10亿人所需。而中国在农业技术、农业物资、农业装备、相关人才储备以及国际发展经验等方面都处于领先水平。目前,我国已与全球140多个国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农业合作关系,与60多个国家建立了稳定的农业合作机制。截至2020年底,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存量达到302亿美元,解决当地就业18万人。农业一直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领域,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农业合作,有利于形成全球农业合作新格局,实现中国农业与世界各国农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陕西自贸试验区聚焦跨境农业产业化发展,先后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白俄罗斯等丝路沿线国家布局建设了14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并以“持股不控股”“订单农业”等合作形式,提高粮食产量,帮助当地农民增收,建立起农业跨境产业链和产业集聚区。通过这样的合作可与国内耕地联动开展休耕,有利于改善国内耕地性状,提升土地肥力,减少地下水开采,进一步提升和巩固粮食生产力。

价值链:农业科技交往合作不断走向深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主动融入全球农业科技创新网络,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走出去”,以开放合作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与近30个科研机构(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获批建设经费近1800万元,面向“一带一路”沿线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官员和科技人员组织举办数百场农业技术培训,培养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人员4300余人次。

陕西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主体,发起成立了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吸引18个国家的95所科教机构和企业加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方面开展广泛交流合作,积极推广农业生产标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推动跨境农业产品品质和产值大幅度提高。并先后成立了非洲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中俄农业科技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南南农业合作学院等机构,为中国深化农业领域国际合作交流提供了丰富载体。

供应链: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助力畅通物流通道

截止2022年11月23日,中欧班列长安号全年开行突4067列,运送货物总重达368.2万吨以上,国际货运干线增加至17条,全面覆盖亚欧大陆全境,班列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均稳居全国前列。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营,铁路进出境快速通关业务开通,长安号始发站西安国际港站整体装卸能力较站改前提升30%。

借助中欧班列长安号的运输优势,陕西自贸试验区支持区内企业在境外园区建设小麦、菜籽等粮食种植、初加工基地,在阿拉山口建设农产品中转分拨中心,在西安建立农产品集散中心,形成种植、收购、加工、物流、销售全产业链;同时,对于以原粮形式进口的小麦、玉米等,探索出散装粮食两段运输新模式,有效降低了粮食装卸时间、损耗和物流包装成本,提升粮食运输效率。以爱菊集团为例,平均每年进口哈萨克斯坦非转基因优质油脂12200吨、优质面粉4700吨、有机小麦5800吨,近年来累计向国内输送优质原粮12万吨,弥补了小麦等粮食的缺口。

服务链:农业金融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完善

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等各大银行金融机构均对农业金融服务体系进行搭建,探索建立“备用信用证增信外币债券发行+参投信用发行外币债券+外债专户开立+发债资金出入境”等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为涉农企业跨境贸易需求提供融资便利。

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创新开展“央行跨境票据通”业务,区内进口企业通过银行承兑汇票完成与境外企业的资金结算,商业银行、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对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贴现和再贴现,与通过银行短期贷款融资模式相比,企业融资成本下降3-4个百分点。同时,积极探索开展境外小麦、油菜等种植保险,保障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基本收益,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陕西自贸试验区不仅提高了农业技术水平,也提升了境外园区产值,农业全产业链建设逐步完善。截至2022年6月,14个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已示范种植来自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单位的13大类115个品种,其中小麦、大豆品种较当地品种分别增产82.3%和32.7%。农产品境外种植、初加工,境内深加工、销售的农产品产销全链条也已逐步嵌入农业标准化、跨境金融等服务,跨境粮食供应链不断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