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登录
注册
用户名
手机号码
密码
确认密码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正文

陕西: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自贸”实践

来源:中国报道 时间:2025-04-29 点击量:2

陕西以自贸试验区为制度创新的排头兵,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迈出坚实步伐。自2017年挂牌成立至今,38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106项在陕西省复制推广,国家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日益彰显。

自贸试验区肩负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重任,承载着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制度创新的“新高地”和释放经济全球化“正效应”的重大使命。陕西以自贸试验区为制度创新的排头兵,打造陕西对外开放的高地、改革创新的高地、产业聚集的高地。

今年,陕西自贸试验区挂牌已满8年。8年来,紧扣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陕西自贸试验区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聚焦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府职能转变、开放通道建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突破,38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106项在陕西省复制推广,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探索了新路径、培育了新动能。

锚定制度创新

激活区域发展的澎湃动能

2月8日,一辆辆集装箱卡车快速从西安综合保税区口岸作业区驶入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待装车发运。

“以前,我们需要退税的出口货物在综合保税区完成查验后,还要到铁路中心站进行安检。现在,我们可以在综合保税区内实现海关、铁路手续一站式办理,效率大幅提升。”陕西大洋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剑锋说。

海外市场风云变幻,抢时间就是抢机遇。2024年,陕西自贸试验区创新“出口货物区港一体化监管模式”,实现了“安检前置、区港联动、抵港直装”,出口通关时效从1.6小时降至0.8小时,每年可为企业节省物流成本约3000万元。

围绕提升国际贸易和出入境服务效能,陕西自贸试验区不断进行创新探索与实践。2024年1月,陕西首份通过电子支付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单完成,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款缴纳业务进入电子时代;6月,“出入境体检预约功能”上线,每年可为2.2万人次提供预约业务;10月,西安市二手车出口一站式服务中心新增车辆注销业务,进一步优化二手车出口办理流程……

与此同时,西安海关持续打造西安港智慧通关系统,实现智能核验通关;积极开展监管制度创新,“铁路运输舱单归并”创新做法在全国复制推广。

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实践并不止于此:科技创新“五力”新模式推动更多科创企业在自贸试验区落地,以新质生产力为发展注入新动能;全省首支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基金落地,累计吸引试点基金规模近5亿元,打通吸引外资的新通道;“跨境电商+AI”模式,带动电商产业发展……陕西自贸试验区以不足全省1/170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70%的进出口贸易额。

制度创新的实践,在三秦大地上结出了对外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果实。

深化改革开放

 “提质跃升”绘就繁荣新图景

2024年3月,《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行动方案(2024—2027年)》出台,推动陕西自贸试验区从“立柱架梁、夯实基础”走向“全面推进、提质跃升”的新阶段。

中欧班列等开放通道的能级提升,是陕西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提质跃升”的生动实践。自2013年首趟开行以来,陕西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突破26000列,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累计开通国际干线18条、“+西欧”集结线路26条,覆盖亚欧大陆全境。中欧班列全程时刻表班列从每周“2去1回”提升至“4去3回”,跨里海班列实现“一日一班”常态化开行。

中欧班列(西安)综合数字服务平台使班列综合运输成本降低15%以上,云舱系统使企业报关、制单时间压缩至5分钟以内,西安海关全国首个试点“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2024年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近亿元。

陆上“钢铁驼队”飞驰、空中通道“织线成网”,共同续写新时代丝绸之路的辉煌篇章。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全面建成,已于今年2月正式投运。2024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4703万人次、同比增长13.7%,货邮运输量达29.05万吨、同比增长9.3%。

陕西通过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高水平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探索多式联运新模式等举措,进一步发挥各类开放平台作用。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正式投运,莫斯科谢里亚季诺(中俄哈)物流中心项目启动;实施“保税航油”“三关合一”等创新举措;中欧班列(河内—西安—布达佩斯)跨境公铁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开通广州—西安—塔什干陆空联运线路,开通两条TIR国际跨境公路货运线路。

开放通道提升发展能级,营商环境筑牢发展根基。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加挂“中央法务区”牌子,集聚了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国际商事法庭、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最高人民检察院“一带一路”检察研究基地等国字号平台和法务机构,着力打造国际商事法律服务新高地。

《陕西自贸试验区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容错纠错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着力优化营商环境。陕西“单一窗口”上线运行306项地方特色服务功能,免审即享支持AEO认证企业;“企业宁静日”涉企检查新模式、税费服务新体系等持续为企业降本增效。

陕西以自贸试验区“提质跃升”行动让开放平台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也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带来了更加开放、更加繁荣的陕西发展新图景。2024年,陕西进出口总值4540.7亿元,外贸增速12.3%,高出全国7.3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国第七。

推动产业升级

释放经济全球化“正效应”

高水平对外开放,让陕西自贸试验区不断释放着经济全球化的“正效应”: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农业“走出国门”,新能源汽车强势崛起、走向世界,市民游客出入境更简单、跨境购更便捷……

在陕西,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优势产业链日益成熟,集成电路进出口增速均高于全国整体,2024年陕西集成电路出口值占全国的10%。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2024年陕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773.4亿元,增长11.7%。太阳能电池出口值占全国的8.7%。

与此同时,陕西农业也更多地与国际接轨。洛川苹果、富平柿饼、商洛小木耳等特色农产品成功走上世界各地消费者的餐桌。2024年,陕西农产品出口65.9亿元,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陕西梨、苹果、猕猴桃出口值跃居全国前3位。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在陕西成功召开,建立国际农业合作交流新机制,杨凌示范区累计开展农业技术援外项目培训68期、2200余人次。

2024年,中国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度达产1000万辆的国家。陕西抓住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历史机遇,推动汽车出口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出口。2024年,新能源汽车占陕西汽车出口总量的比重超过六成。2017年到2024年,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从121辆增长到15万辆,贸易值从0.2亿元增长到198.7亿元。西安海关通过跟踪国外政策法规、紧盯新能源领域情况、创新海关监管模式等,全链条支持陕西新能源汽车稳步扩大出口。

陕西自贸试验区带来的经济全球化“正效应”不止于产业的发展升级和国际化,也在老百姓生活的点滴细节里。

得益于西安海关推动开发的“国际快件全链条数字化智能监管系统”,陕西国际快件业务量跃居内陆第一、全国第二,老百姓“海淘”“跨境购”品种越来越丰富、收货时间越来越快。近期,西安市内免税店确定选址位置,建成后将极大方便出入境游客享受免税购物。

“China Travel”在全球掀起热潮,陕西成为境外旅客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智慧旅检”让旅客通关体验实现“质”的飞跃,老百姓出入境就像在国内坐飞机一样方便。

如今的陕西,对外贸易高效便捷,新兴产业聚集腾飞。中欧班列驰而不息,奏响陕西对外开放的新乐章;更方便的“China Travel”,让陕西与世界的人文和经济往来变得更加密切。三秦大地上,制度开放的红利正加速释放,对外开放的新图景正徐徐绘就。

八年奋进,勇立潮头逐浪高;八年蝶变,奋楫扬帆再远航。作为我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向西开放的前沿,陕西将继续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以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担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陕西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报道》2025年4月刊)